大氣也在呼吸

              經(jīng)典氣象學(xué)把空氣的下墊面( 是指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)看作是剛體,認為空氣不可能進入下墊面(剛體),也沒有從下墊面進入大氣的氣流。在這種模型下,垂直于地面的風(fēng)速等于零。但是,上述觀點僅是一種近似。實際的大氣下墊面(海洋水面、土壤、沙漠、積雪等)并不是剛體,垂直于地面的氣流肯定存在,而吹雪、沙塵、水龍卷都是它的伴生現(xiàn)象。也就是說,大氣存在著呼吸過程。
             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,農(nóng)民為什么要耕地?從氣象角度來看,耕地就是使土壤變松,讓空氣進入到土壤中。賣魚的商人為什么要在盆中通一個輸送空氣的管子?這是要為水里加進空氣以維持魚的生命。魚如果得不到新鮮的空氣就會憋死,農(nóng)作物也需要從土壤里獲得空氣。這些例子說明空氣是可以進入到土壤或者海水這些下墊面的。
              我們打開一瓶啤酒,會看到大量的氣泡隨著啤酒一起冒出來。這氣泡是制造啤酒時壓入的二氧化碳。而打開啤酒瓶時,壓力的突然降低,使得大量的氣體從液體的啤酒中進入到空氣中。此外,我們再想想,沙塵暴中那些本來安居于下墊面中的塵土為什么會進入空氣中?很明顯,是有垂直于下墊面的氣流把這些細顆粒物帶入到了空氣中。仔細想想這些現(xiàn)象,我們應(yīng)該承認空氣是可以進入下墊面(海洋、土壤、積雪等)的,而下墊面有時也會把它含有的氣體再吐還給大氣。也就是說,大氣確實存在著呼吸過程。
              那么空氣在什么情況下會擠入下墊面,又是在什么條件下吸收下墊面的氣體?我們首先需要考慮下墊面表層附近的氣壓差。如果空氣中的氣壓大于下墊面中的氣體壓力,則空氣被壓入下墊面;如果下墊面中的氣體壓力大于空氣壓力,則下墊面中的氣體就會向大氣釋放。夏日中午的汽車行駛在土路上會卷起數(shù)米高的塵土,是因為汽車輪子壓過地面以后會留下短暫的真空,中午土壤的溫度很高使得其中的氣體壓力變大。于是,土壤中的空氣壓力突然(短暫)高于空氣中的壓力而形成了塵土飛揚的局面。所以,我們需要分析下墊面中的氣體壓力以及它與近地面空氣壓力的差值。
              氣象學(xué)中的吹雪、沙塵暴、水龍卷、浮塵等自然現(xiàn)象,也可以從空氣的呼吸過程聯(lián)系起來認識。在下墊面附近的風(fēng)存在著陣性,這種陣性反應(yīng)在空氣壓力上有短暫的變化(流體的伯努利方程),地面上積雪中的空氣不會立刻適應(yīng)它,于是就出現(xiàn)風(fēng)吹雪的現(xiàn)象。下午的土壤很熱,根據(jù)氣體的狀態(tài)方程,在體積不變時溫度的升高引起土壤中氣體壓力增加。一旦空氣壓力小于土壤中的氣體壓力,土壤中的空氣就迅速進入大氣,而土壤中的細顆粒也隨之升天,這就是沙塵暴。以此類推,我們不難想像:當一個氣壓很低的龍卷風(fēng)進入水面時,它會把水里的空氣吸入,也會附帶著把水變成水滴吸入空氣而成為水龍卷。
              承認空氣與下墊面之間的空氣吞吐,還使我們對霾的認識有了新的視角。霾僅是由于人工排放的氣體污染物形成的嗎?下墊面既然把沙塵送入空中,為什么不能把塵埃、PM2.5這些更細的顆粒物送入空中呢?由此可以推出研究PM2.5的問題,需要分析土壤中的氣體壓力以及它與地面大氣壓力的差值這一觀點。氣象部門過去開展了對大氣的壓力、溫度、濕度以及土壤的溫度、濕度觀測。現(xiàn)在來看,根據(jù)以上觀點氣象部門應(yīng)當再進一步開展土壤的氣體觀測,即要建立土壤中(距離地面4米至10米)氣體壓力的測量儀器、測量方法的研究以及布局土壤氣體壓力的觀測網(wǎng),用以輔助監(jiān)測、解決關(guān)于霧霾等環(huán)境問題。
              錦州陽光氣象科技有限公司專業(yè)生產(chǎn)氣象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儀器,我們的核心任務(wù)是“探測陽光、空氣、土壤和水”,由我公司生產(chǎn)的氣象站自動氣象站廣泛應(yīng)用于全國各地。